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新疆問題的出路與治疆戰略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  一 解決新疆問題的目標底線


  思考解決新疆問題,首先要注意“以道統器”原則和“理想與現實”相並重原則。如果抓不住新疆問題的症結、大方向、大原則,而只是從具體的“器物層面”著眼,哪怕用意良好,結果也可能事與願違或事倍功半。如果只從現實主義角度出發,置公平、正義、民主原則於不顧,且不說不可能找到解決之道,就算是退一萬步找到了,也是不正義、不可欲的;但反之,如果單純地從美好的理想出發,而不考慮現實條件,那麼結果不僅難料,而且也可能導致災難後果。

  那麼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原則或基本目標是什麼?就是謀求兩千萬新疆各族人民的和諧、共存、共榮,這是衡量其他一切目標想象或方案設置的基本底線。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,但實際卻未必如此。一方面,謀求新疆人民的共同福祉,得到國家和社會主流輿論的肯定,但實際中並未得到有效、全面的落實,族群邊界與貧困富裕邊界重疊明顯,而不少人則將其簡單地歸因於市場競爭的自然優勝劣汰,從而理所當然地放逐共同發展原則。另一方面,有人則認為,新疆是屬於維吾爾人的新疆,漢族是外來者,持這種觀點的激進者,以實際行動謀取新疆分裂,而非激進者,雖不否認國家的權威,但在內心卻認可或同情分裂之為。反過來,政府則強調國家利益高於一切,“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”的說法,在嚴格控制、打壓分離主義思想時,又常常過分壓抑、傷害一般性質的維吾爾民族的自豪感與族裔文化認同;而被壓抑者,也同樣祭起“自古以來的”邏輯,公開或私下裡來證明新疆是維吾爾或突厥民族家園的合法性。結果在新疆內部,新疆究竟是屬於誰的之爭,相當程度上就放逐了新疆是各族人民共同家園這一理應具有的共識。如果沒有這種共識,那麼新疆問題則就永無解決之日。盡管限於篇幅和主題,本文無法討論這一問題,但是無論如何,我們必須將謀求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福祉,作為我們思考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底線。所以像謀求新疆獨立這種訴求,雖然不是不可以討論,但其作為一種排斥性的解決方案,自然不被納入這篇篇幅有限的文章中,更不用說分裂是一條根本走不通的、只能將兩千萬新疆人民陷於種族仇殺之境的死路。



  二 制度路徑的思考


  現有解決新疆問題的看法,大致可分為“制度路徑”和“措施方案”兩類。不滿於現行民族制度而謀求變化的制度路徑大致可分為三種:實行聯邦制、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、放棄現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。關於聯邦制之設想與落實民族區域自治之觀念,都可歸為“自治”這一大類中,前者屬於高度自治范疇,它需要國家現行制度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一前提(即由現行一黨執政的中央集權制,變為多黨制的憲政體制);後者或可名之為低度自治,即在不改變現行國家基本制度的條件下,給予少數民族更多的自治權。盡管兩者存在自治強度的差異,但它們共有相同的前提性判斷,即現有的制度無法很好地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,所以要通過更有效的少數民族自治制度的落實,來還權於少數民族。而這恰與近年來廣為熱議的所謂“第二代民族政策”的判斷大相徑庭。“第二代民族政策”的立論者認為,新疆、西藏等地的民族問題之所以日益激化,主要原因就在於建國以來所實施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,培養、強化、固化了民族意識、民族差異;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實施,也造成了公民法律面前的不平等,所以必須放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,施行公民在法律、政治上的一律平等,並大力促進民族融合(這裡主要針對的是胡鞍鋼的“第二代民族政策”觀,他與馬戎先生的“民族問題去政治化”理論的重大差異,請參見姚新勇:《中國大陸民族問題的“反思潮”》)。兩類觀點之分,既是理念的差異,也是實事判斷的差異。限於篇幅理念之分存而不論,讓我們來看哪種觀點更靠近事實。

  首先,認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培養、強化了特定民族意識之看法,對於某些少數民族來說(如白族)可能是全然如此,但對於像藏、維吾爾這類“大少數民族”來說,則就有些似是而非了。這些民族因為人種、語言、文化、信仰、“世居”地理等因素,早在現代民族意識建立之前,就具備了相當的“民族潛質”,就是國家不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,在現代民族國家、民族獨立、民族自治為人類一般標准的今天,他們也會自然將差異性潛質,發展為特殊的民族意識,而且這一進程至少早在現代中國時期就開始了。所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,的確客觀上有強化民族意識的作用,但沒有這個制度,在全球性的現代民族國家的話語邏輯下,這些“大少數民族”的民族意識也是很難消除的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32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36 秒